郑州大学由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于2000年7月10日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涵盖理学、工学、医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艺术学12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是河南省惟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河南省惟一一所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的高校,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高校。 郑州大学办学资源充足。校本部包括新校区、南校区、工学院、医学院4个校区,总占地面积6493亩,其中坐落在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新校区占地面积4845亩,计划建设总投资19.7亿元,总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 郑州大学办学规模宏大,师资力量雄厚。校本部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4.9万余人,各类研究生1.5万余人,外国留学生1100余人;在岗教职工6000余人,其中院士30人(专职6人,双聘2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千人计划”、省“百人计划”人选等35人,教授670余人,副教授16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700余人。 郑州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完备。设有46个院(系),9个附属医院,104个本科专业,5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3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2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另有1个专业博士学位点,19种专业硕士学位点,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4门,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10项,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学校现有1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1个国侨办华文教育基地,6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1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14个省级重点学科。 郑州大学科研基础坚实。有各级、各类科研机构310多个。其中,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个国家化工安全工程技术中心,1个国家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2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1个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4个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际联合实验室、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94个,省部级以上重点科研机构达到111个,具有较强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力。 郑州大学基础设施完善,办学条件优越。是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的“造林绿化400佳单位”。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馆藏图书791.1万余册。拥有1个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学术期刊13种。学校还合作兴办有西亚斯国际学院、体育学院。 郑州大学学术气氛活跃,对外交流广泛。先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20余家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芬兰、乌克兰等国家和我国的香港、台湾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60所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合格人才,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科研、医疗、管理、学生工作和后勤服务等方面获得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郑州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克强、刘云山、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贺国强、李岚清、罗干、刘延东、卢展工、陈至立、顾秀莲、成思危、张思卿、徐匡迪、张榕明等分别到校视察指导工作,教育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来学校调研或现场办公。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校园建设、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郑州大学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聚精会神抓内涵,改革创新谋发展,重点突破上水平,力争在本世纪中叶把郑州大学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具有区域示范作用的高水平大学,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联系电话:400-867-8685
主办单位:西安市天禾助学慈善基金会
邮编:710065
Copright©2023-2024 天禾一对一教育资助项目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