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帮公益-天禾一对一教育资助项目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益新闻   >  教育资助   > 33年资助37名贫困学生

33年资助37名贫困学生

作者:天禾一对一教育资助项目   发布时间:2019-01-31

  赵永久戴着一顶已经褪色的皮帽子,一身蓝色的工作服已经被洗得发白,额头上布满了皱纹,谁也不会想到,这个衣着破烂、油渍斑斑的保洁员过去30多年来一直是一名“活雷锋”——月收入只有2000多元的他,每月都要拿出工资的1/3用于捐资助学,30多年来他一共拿出将近20万元,先后资助37名贫困学子,其中不少人已经大学毕业。为了帮助贫困学生,他甚至卖掉了家中唯一的住房,至今一家人还租住在沈阳市大东区的一个单间里。

  近日,这位卖房资助贫困学生的保洁员大叔入选了2018年“感动中国”候选人。摆放在家中的20张荣誉证书、50多张收据、20万元的捐款,记录了一名保洁员的不平凡人生。

  文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欢欢

  图 受访者提供

  冬日的沈阳,最低气温达到零下20摄氏度,但赵永久依然每天清晨4点多就起床了。在沈阳最繁华的商业街中,赵永久像往常一样,推着破旧的三轮车,用双手将垃圾装上三轮车。每天早上7点前,他都要将这里打扫干净。

  从小受助心怀感恩

  赵永久今年58岁,但他看起来像个60多岁的老头。因为常年用双手分拣垃圾,他的双手在过去几十年里不止一次受伤,一双手粗糙得像树皮一般。

  赵永久第一次捐款还是33年前。1986年,当时,他在沈阳大学当保洁员。在沈阳大学的食堂里,一个衣着破旧的女孩正在大口咽馒头,她看起来脸色苍白,身上的衣服也有些破旧。赵永久后来了解到,这个女孩一家生活非常艰苦。那个时候,赵永久和妻子每月的工资加起来也只有100多元,女儿出生没多久,他和妻子商量后决定每月拿出50元资助这位大学生,直至毕业。

  赵永久告诉记者,自己之所以这么多年来坚持资助贫困学生,跟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关。“我以前就是穷人家的孩子。我小时候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所以我一直怀着感恩的心。”他说,自己15岁时父亲因工伤去世,多亏好心的邻居向他伸出了援手,不仅接受他每天到家中吃饭,还资助他坚持读完了初中。

  少年时凄苦的经历让赵永久饱尝了生活的辛酸,他告诉记者,因为家贫没有机会上大学,这一直是他心中的一大遗憾。赵永久不希望其他孩子也因为家贫而错失上大学的机会。从那时起,赵永久的心中就埋下了爱心的种子。

  卖掉房子捐资助学

  2006年,赵永久在纺织器材厂下岗后,成了一名保洁员。从那时起,他经常兼职做两份保洁工作,只为收入能多一些。两份工作工资加到一起仅仅每月2400元。每天下班回家已经是晚上10点。

  赵永久的单位领导告诉记者,赵永久干活特别认真踏实,和其他同事关系也很好。“我们知道他这个情况后,能照顾的就多照顾一些,特意给他安排了两份工作”。

  2007年,赵永久给一位白血病患者捐款。当时房子卖了24万元,其中18万元用来帮助贫困孩子,余下的一部分也捐给了一些需要帮助的人。而他们一家三口仅仅租住在30多平方米的小屋中,每月房租600元,直到2017年申请到了政府公租房才感觉压力小了些。“虽然房子窄了点,但我觉得心里舒坦。”

  “老赵只要听到哪个孩子有困难他心里就火急火燎的。”妻子杨萍告诉记者,一开始,对于赵永久资助贫困孩子上大学她并不认同。在杨萍的记忆里,赵永久平时生活非常节省,一家人也从来不去外面的餐馆吃饭。而他所有的衣服也都是“缝缝补补又穿三年”。

  后来,赵永久带着杨萍去了一个贫困的村子,看到那里的孩子过得太艰苦了。“很多孩子连一双合脚的鞋子都穿不起,很多年都没买过新衣服,我开始慢慢理解老赵的做法。觉得他的做法是对的,我们虽然不富裕,但好歹有口饭吃。”如今,妻子和女儿已是老赵当“活雷锋”最坚强的后盾。只要有机会,杨萍都会跟着赵永久一起出去做公益活动。

  33年捐了20万元

  赵永久手里这一叠厚厚的捐款收据,这些都是他的 “宝贝”。捐款金额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钱虽不多,但都是他平日省吃俭用攒下的。每当遇到困难时,他就会把这些收据拿出来仔细看看。“这一张是资助一个失去了母亲的孩子,他现在已经上大学了,这个孩子的母亲得了重病,现在她学习成绩很好,经常考前三名。”说起每张捐款收据背后的故事,赵永久都如数家珍。

  33年下来,赵永久一共资助了37名贫困孩子上学,累计捐助金额将近20万元。这些学生中很多人已经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

  但提到自己的女儿,赵永久有说不出的愧疚,“我实在是对不起她们,让老婆孩子和我一起受苦了。”赵永久说,因为自己每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一年下来,他陪伴孩子的时间屈指可数,一年下来估计还不到一个月。

  “我们做保洁员这个工作是没有固定上下班的,每天在人们上班之前就要把大街打扫干净,即便是周末也不能闲着。”赵永久说,好不容易有一天休息时间,也会被他拿来和志愿者们一起下乡做公益活动。

  虽然对自家人非常“抠门”,但对于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赵永久却非常大方。他经常邀请那些贫困家庭的孩子到他家吃饭,每次,他都会招呼妻子多买一些菜,让孩子们饱餐一顿。

  “不能再让孩子们没文化”

  赵永久周围的很多同事都不理解他的做法,不知道他为何要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资助贫困学生。但赵永久有自己的“快乐源泉”,他说,只要孩子们能上学,看到孩子们有出息,他就感到自己的付出值了。

  “我就是因为没文化吃了亏,不能让孩子们再因为没文化而吃亏,所以,就是再难我也要把他们资助到大学毕业。我捐的钱少,可能一辈子也没有别人一次捐的多,但我希望能带动更多人,去帮助有困难的孩子。”

  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一次经历。大概是1987年的一个冬天,沈阳的气温在零下20多摄氏度。那时他刚刚参加工作,每月工资只有100多元。当时,他跟几个同事报名参加了一个公益活动,活动中得知一名学生家里突然失火,他当即来到了着火点。此时,大火已将一家人的房子烧毁,凛冽的寒风中,一位80多岁的老人躲在墙角抹眼泪。赵永久见状连忙将身上的羽绒服脱下来为他穿戴上,并把身上剩下的200元都给了可怜的祖孙二人。

  尽管帮助过37位孩子,但赵永久从来没主动联系过他们,他每次捐款之前还特别交代“不要说这钱是谁捐的”。“他们好就行,我不需要他们记住我。”

  赵永久说,他并不认为自己是在做慈善,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 “只要我身体还好,有工资,我就会一直捐下去。”

  这么多年来,赵永久一直有个心愿,就是能成立一个自己的团队,专门做好人好事。“我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近日,当地相关部门正在筹建“赵永久爱心团队”,届时,会有更多的志愿者跟随着“赵大爷”的脚步,去帮助其他贫困学生。

  听到这个消息,赵永久终于笑了。“好啊。真是太好了。终于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了。” 赵永久欣慰地说。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本文地址: https://ceezz.cc/article/54149.html
联系电话:400-867-8685
主办单位:西安市天禾助学慈善基金会 陕ICP备2022010146号-3
邮编:710065
Copright©2023-2024 天禾一对一教育资助项目 All Right Reserved